返回首页 联系电话:0577-88865061 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浅淡中国筵席的发展
2009/02/20 00:00

浅淡中国筵席的发展

 

摘要:随着人类生产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吃的追求,不仅是为了饱肠胃、享口福,而是朝着讲艺术、讲科学、讲营养的方向转变。中国筵席的传统格局也在相应的改变。这个改变是在用现代科学,营养配膳作为指示,既要继承和发展我国民族优良的饮食传统,高超的烹调技艺和独特的风味特色,更要不断创新,有所前进和发展。
 
论文内容:

    我国筵席源远流长,早在三千多年前便已出现,古籍中多有记载,筵席即通常所说的酒席,是人们为了某种目的,诸如迎宾请客、节庆婚嫁、祝寿、庆贺等,而举行的一种传统聚餐的形式。从古至今已形成典雅、隆重、精美、热烈的传统规范融会了烹饪技艺之精华。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文化遗产的一部,也是中华民族高度文化素养的体现和饮馔文明发展的标志。

    一、中国筵席的现状

    中国筵席同所有文化遗产一样,即有历史的延续性,又有发展的变革性,它总是在不断破除陈规,但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局限性,以及传统封建思想性诸思想的影响,我们也产生了许多不科学,不合乎现代化要求的生活方式,筵席上的陈规陋俗即是印证。

    1、铺张浪费,菜多量大
   
宴请时,讲排场,摆阔气,追求封建权贵的花天酒地式的享乐,不问对象,不管需求,不区别内外,不研究宴请形式,少则八大碗,多则二十多盘,好像量愈多才愈礼貌。甚至仿用满汉全席炫耀铺张。满桌的菜点,千篇一律,毫无风味特色可言,而人们的胃口有限,大量菜肴吃不完,最后作为垃圾倒掉,造成巨大浪费。

    2、吃法落后,花费时间
   
吃法上,围桌而座,共吃一盘,很不卫生,嗜饮者,劝酒、酗酒,猜拳罚酒,强求对方喝酒,近手野蛮。往往轻则失礼,狼狈呕吐,重则伤人身体,成为隐患。法国有句谚语:担架就在筵席底下,由于酒后忘形,在桌上猜拳,大声说话,唾沫四溅,病菌相互传染,危害人们的健康。一桌酒席吃完,少则二小时,多则半天,占用时间白白浪费光阴。

    3、敬肴无节,陈规陋习

    我国传统习惯是,主人为了表示对客人的殷勤,常常动手给客人敬菜点,而且有个规矩,主人敬来的菜点,客人不吃不礼貌,殊不知客人有客人的爱好,主人认为好的菜点,客人不一定喜欢吃,结果敬了一大堆菜点,客人吃不完,感到为难。主人的这种热情和礼貌,反而使客人失去选择自由。
4
、进餐方法,形式僵化
餐是摆法及上酒、上菜等方面,没有一定的规则,各行其是,各承师法,五花八门。进餐格局混乱,极不雅观。

    5、营养失衡,危害健康。
   
中国传统的筵席膳食组成是不合理膳食,它的菜点主要或几乎完全是由动物原料和上珍海味组成,属于高脂肪、高蛋白、高热能膳食型,筵席的菜点安排过量,重荤轻素,弊病份陈。目前各饭店、宾馆、餐馆中营养师较少,筵席设计者厨师不缺乏营养知识。菜点安排往往只考虑规格、口味、品种等内容,营养构成不合理、不平衡,其结果饱吃一顿,却有害赴宴者的健康。

    二、中国筵席的革新

    1、更新宴请观念
   
生活方式的基本原则是健康、科学、文明,我们的宴请方式也要根据这个原则进行革新。既继承中华发族优秀文化传统,又体现现代文明的特长。宴请本来是一种礼仪形式,通过共同进餐的形式表达情意,交流思想商谈工作。因而要树立文明、卫生、营养、适量、实惠的宴请风格,使宴请从过去以吃喝为主转向叙谈处事交流为主。

    2、宴请菜点精美
   
中国的烹饪技艺是珍贵的文化遗产,近年来,行宴学者对此作了不少的整理研究。但是如何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根据原料的变化,人们生活习惯,口味的变化来改革,发展传统的烹饪技艺,大胆运用各种烹饪工艺手法及理论知识,结合菜肴烹制特点,特作出具有一定艺术感染力和营养丰盛的菜肴,使食客在饱享口福的同时增美的享受,从而增进食欲本是一个需解决的问题。提倡菜点精美、适口,体现接待工作的规格和特点。宴请之事大至国家机关单位,小到家庭都离不开它,对各式宴请菜单的配制设计,要因人、因事、因需而设,因时、因物制宜,考虑不同层次要求适应多种需要,以适应消费,引导消费为原则,区别对象和筵席摆设场所来编制菜单。在制定筵席菜单时,还注意掌握四定”“一知,注意质和量配套,注意色彩的配套,注意形状的配套,注意口味与用料的配套。

    3、注重营养卫生
   
合理配制膳食,注意营养平衡,加强营养指导,这一点愈来愈重要,随着生产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面和膳食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不仅要求吃饱,而且要求吃好。因此,首先要合理配制膳食,筵席菜点要安排适量,荤素搭配合理。如主副食品与荤素食、水果、蔬菜形式一定比例,注意易损易缺营养平衡和卫生,按筵席人员的不同需要,科学地搭配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等各营养成份,平衡热量。再次,要注意宴请卫生,如餐具严格消毒,用分食制代替不卫生的共餐制,以及严禁筵席上吸烟等不良习惯。加强对办宴者和厨师普及营养科学知识,有条件的饭店、宾馆、餐馆必须设营养师,对筵席的设计,菜肴的安排、烹饪制作进行营养指导,使筵席逐渐做到营养命题,符合平衡膳食的原则,做到科学饮食。

    4、富于民族风格
   
即注意风味特色,装饰优雅,款式新颖及服务礼貌四个方面。第一、在菜品技艺上,反映地方风情和民族饮食文化特色,保持自己的民族风格,第二、在装饰艺术上,体现我国的民族风格和文化素养,陈设典雅实用,餐具配套整洁适应不同消费需要。第三、在款式上,要体现我国接待工作创新精神和科学水平,提倡宴请形式多样化,宴请程式,就餐方式也应根据文明、卫生的原则加以革新,在吃的格局上大力提倡单一式,以食式,自选式,服务派菜等,不枸一格,既保持团聚共欢气氛,又讲究科学卫生。第四、礼节服务,做到方便、团结、文明、微笑,体现服务工作高水平。

    5、确立完整规范
   
以前筵席有许多规矩,筵席革新,就要在旧习的同时相应地建立统一的规范。诸如,工作管制,公款宴请等及标准分食制,筵席制,酒宴制等要明确条例,与此相关的宴请形式,宴请布局,菜点标准,食品标准,餐厅布置,餐桌摆布,餐具规定,台面摆设等,以及上茶,上酒,上菜,上水果等服务也要制定相应制度,做到规范化。

    6、因势利导地变革
   
筵席改革必须因执行导,各方面努力,保证筵席革新向健康的方向发展。一是要积极开展善于筵席革新的理论探讨,实现筵席革新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飞跃;二是在全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同时,全力抓住筵席中营养、精美、特色及规范四个内容不放;三是重点试行筵席革新中有关中餐宴请形式,标准,规定的条例,使之规范化、系统化,由点到面普及提高;四是加强宴会,提高文明程度,倡导饮食宴请,吃得营养、卫生、文明、适量、方便、实惠。自觉除掉筵席的陈规陋习,使人们认识到筵席革新的优越性。

    三、中国筵席的未来
   
筵席革新是筵席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事物总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向前发展的。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烹饪技艺和筵席艺术缘自一脉,它们已经过无数次的变革,从没有停止在一个水平上,人类从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到学会用火、用盐,发明了箭,试种五谷,驯芹六畜,逐步脱离蒙昧野蛮而进入文明时代,直到现代化的今天,烹饪设备、烹调技艺、饮宴方式、服务程序等方面,都经历了久久的变革、创新、规范,再变革,再创新,再规范的演变和发展,并且烹饪与筵席的自身发展和进化,都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类的进化分不开。筵席要改革,那些陈旧的传统观念和不科学、不合理的生活方式都要进行革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的饮食文化和筵席的总趋向是:营养化、卫生化、风味化、快速化、食趣化、高级化。这对提高人民的身体素质,使之有更加充沛的精力去从事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四、结束语
   
筵席作为一门科学技术,作为一种艺术,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并得以充分的发展。在继承、发展、创新的方针,及广大烹饪工作者和其它方方面面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大大促进了中国烹饪技艺和筵席艺术的发展,一个百花齐放的大好形势出现在中国烹饪和筵席史上。
 
作者:鸿翔枫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