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联系电话:0577-88865061 2024年05月05日 星期日
最受市民欢迎的温州十大文化古迹
2014/01/09 00:00

东瓯王庙
鹿城 隐没市井中的始祖
    东瓯王驺摇(约公元前251~前192年),越王勾践后裔。因率众佐汉灭秦、破楚有功,于汉惠帝三年被封为东海王,都东瓯,世称东瓯王。因他精勤图治,对温州早期经济、文化有开发之功,故被尊为东瓯始祖,殁葬瓯浦山侧,后人几度重修其坟墓,并在华盖山西麓立庙祀之。历史上,几经迁移。明成化十三年(1477)迁于今市区华盖山脚,改原东岳庙为东瓯王庙。民国之后,庙逐渐隐没于市井之中,庙内文物几乎破坏殆尽,仅有砖石结构的门台残存。
    上世纪九十年代,温州开始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社科界发出了重修东瓯王庙的呼吁。经过多番研讨考证,终于在2011年8月开工。去年4月份,东瓯王庙修复工作基本完工。与重修前相比,东瓯王庙扩大了径身,修缮了门台,还恢复了照壁、月光池、厢廊和东瓯王大殿、青铜塑像,开辟了陈列馆陈列东瓯国历史文物等。
谯楼
鹿城 仅存的南城门
    位于鹿城区广场路的谯楼是五代吴越王钱镠七子钱传灌(887-941年)时任温州刺史时所筑建。温州系吴越王国南部重镇,故颇受钱镠重视,其子传灌奉父命驻温,加强军事防御,以长保无虞。于是一面修缮旧城(即晋时所筑的鹿城),一面增筑内城(史称钱氏子城)。
    子城自公元907年开始营造,旁通壕堑,规制方整,城池呈正方形,东界为打锣桥,南界为渔丰桥、冰壶潭,西至城西街,北界为仓桥,城四周有护城河,河上筑桥接城门使其城内外相通,四处城门上各筑一座城楼,东为“华盖楼”,南为“谯楼”(即鼓楼),西为“西楼”,北为“临圃楼”。据史载,“钱氏子城”建成后,沿用440余年,于元时废毁,仅存南城门谯楼。
    1925年,旧温属公立图书馆设分馆于谯楼。抗战时期,日军侵温,图书器物荡然无存。1946年,市民又重新捐资修饰。
    新中国成立后,古谯楼一度遭受冷落。为解决市民住房困难,上世纪五十年代谯楼改为二层楼房,长期被居住,谯楼顿失原先尊容。
    1981年,谯楼被列为温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江心屿
鹿城 名列四大名胜孤屿
    江心屿,位于温州市区北面瓯江中游,呈东西长、南北狭的形状,总面积约70万平方米,名列中国四大名胜孤屿。该屿风景秀丽,历史古迹、人文景观丰富,是瓯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被称为“瓯江蓬莱”。历代著名诗人谢灵运、孟浩然、韩愈、陆游、文天祥等都曾相继留迹江心屿。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历代名贤留有叹咏江心屿著名诗章近800篇,有“诗之岛”之称。江心屿与鼓浪屿、橘子洲、太阳岛齐名。
    江心屿上,东西双塔凌空,映衬江心寺,别具匠心。屿中名胜古迹众多,如宋文信国公祠、浩然楼、谢公亭、澄鲜阁及博物馆、革命烈士纪念馆均系省市级文保建筑。
矾矿遗址
苍南 明代的矾矿生产基地
     矾山矿藏面积约10平方公里,矿石总储量约16700万吨,以钾明矾为主,有“矾都”之称。
    矿山遗址位于苍南鸡笼山北坡,由5座煅烧炉,1座烧水高炉和生产作坊及相关遗址组成,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
    矾山炼矾历史可追溯到明洪武八年。明永乐年间,温州等地已将明矾用于染色业,明矾石的开采和明矾提炼也由原来的零星买卖,逐渐转由商人向外地销售。清乾隆九年,炼矾厂已初具规模,矾山出现了第一代矿工;清光绪十六年,明矾开始远销海外。鸡笼山遗址建于清末民国初年,见证了矾业生产与商贸发展过程。
籀园
鹿城 温州文化的崇高符号
    籀园在现今温州鹿城九山河滨胜昔桥畔,为纪念孙诒让而建。孙氏号籀庼,是晚清国学大家,一生著书36部。曾任温处学务分处总理,兴办学校,成绩斐然。大门口青石匾额刻有的“籀园”二字,系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张謇所书。
    温州文教界人士为纪念“籀公”孙诒让先生而建的籀园,经历了百年风雨沧桑,已不只是一处反映近现代温州历史文化发展进程的名胜古迹,更是成为温州文化一个崇高的符号和象征。
四连碓造纸作坊
瓯海 古代造纸术的活化石
    四连碓造纸作坊位于瓯海区泽雅镇,北斗山脚龙溪中游,占地约0.28平方千米,是中国古代造纸术的活化石。元末明初,福建南屏人为避战乱迁居泽雅。因泽雅水多竹茂,遂重操旧业造“南屏纸”。
    人们用水碓将竹捣成纸绒、纸浆,制成屏纸。泽雅一带数千人从事造纸,因此到处是水碓、纸坊,泽雅遂又名“纸山”。
    20世纪90年代,日本农耕民俗考察团、中国印刷博物馆等团体多次到此地考察。他们一致认为泽雅纸山是中国古代造纸术的“活化石”,其中以四连碓尤为重要。四连碓造纸作坊建于明朝初年,水渠长约230米,顺流分4级水碓,可反复利用水力资源,故名“四连碓”。2001年,四连碓造纸作坊被中国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玉海楼
瑞安 中国东南的著名藏书楼
    玉海楼,坐落在瑞安古城东北隅,是中国东南的著名藏书楼之一。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玉海楼为清光绪十四年孙衣言所建,是孙诒让读书之所。孙衣言有“晚清特立之儒”之称,其子孙诒让是我国清代著名经学大师和大教育家。玉海楼含孙诒让故居和百晋斋,分别坐落在南北相向的三条纵轴线上,原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
    玉海楼原有图书八九万卷,均系孙氏父子搜求所得,其中多乡帮文献、珍籍善本。孙诒让卒后,善本图书多归杭大(现浙大)收藏。
泰顺廊桥
泰顺 中国桥梁的杰出代表
    泰顺被专家称为“天然古桥博物馆”。据《泰顺交通志》记载,至1987年底,全县有958座。包括木拱廊桥、木平廊桥和石拱廊桥在内的明清廊桥30多座。其中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木拱廊桥18座。
    “廊桥”,顾名思义,就是有屋檐的桥。泰顺廊桥的始建年代可追溯至明中期,现存廊桥的修建年代多为清代。历史上的泰顺,村落分散,交通偏僻。人们外出行走十几里都难以见到人烟。而桥上建造屋檐,不但可以保护木材建造的桥梁免受日晒雨淋的侵蚀,而且起到风雨亭的作用,有的廊桥还有供人暂居的房间。
    然而,“廊桥”这一称谓,在泰顺还是最近几年才开始采用。几百年来,泰顺人一直称木拱廊桥为“蜈蚣桥”。廊桥是当地乡民休息、交流、交易的场所。桥头形成一条小小的店铺街,底层当店铺,二层供主人居住。据当地的老人介绍,以前北涧桥的桥头上常有木偶戏表演,另一头则聚集了很多观众。
    2006年5月25日,泰顺廊桥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墨池
鹿城 传承瓯越文化的历史文脉
    墨池,相传是王羲之任永嘉太守时临池涤砚的地方,传承着瓯越文化的历史文脉。几经岁月沧桑,墨池,如今静静地躺在寻常巷陌里。
    古代文人学士像陶渊明、谢灵运、苏轼等,都有墨池遗迹。
    明嘉靖三十八年,温州名士王澈将“墨池”辟为园林,后为“玉介园”。园内亭榭玲珑,百卉争妍。每年早春,梅花怒放,吸引不少游人,堪称明清时期温州十大名园之首。
    如今的墨池公园以传统造园手法,依托连廊、露窗、门洞等,营造含蓄、曲折、深邃的空间感,既传承了中国古典园林融于自然的审美观,又体现了“虽有人做,宛如天成”之感,园内还设有温州吟坛、书画社、诗词社等,是一座集文化和休闲于一身的城市文化公园。
永昌堡
龙湾 私家抗倭城堡
    明代东南沿海深受倭患,浙南一带尤为惨烈。龙湾地处瓯江入海口,成为海防前线。王沛、王德率领的英桥“王氏义师”就是其中一支著名的抗倭武装力量。
    在抗倭战斗中,义师首领王沛、王德力战倭寇,为国捐躯。英桥王氏族人王叔果和王叔杲两兄弟倡议捐金,率众修建城堡。在京任兵部主事的王叔果奏请朝廷,要求修建永昌堡抗敌。王叔杲则在家乡筹划建城的任务。王叔杲带领族人,仅用一年左右的时间,费银7000两,就完成了这座垒石填土达10万立方米的私家抗倭城堡。
    永昌堡有城垛600余,水陆畅达。城四周建有空心炮台12座,设有暸望孔、炮眼,可察敌情并攻击。城外有护城河环绕。城内有人工河2条,引水入堡。堡内河道纵横,以利巷战。堡内原有农田150多亩,危急时可生产自救,不怕久困,可见当时建设者的深谋远虑。
    如今,这里的城墙、城楼、城河、上下河、王氏宗祠、世大夫祠等,依然是重点保护的项目。

2014-01-09摘自《温州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