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坊间传言今年我市餐饮行业遭遇寒流,但是最新的数据佐证,投资者对餐饮行业依然充满信心。房产中介称,“十个人中有六七个是来咨询餐饮商铺的”。而鹿城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统计显示,今年市区经营餐饮店的数量肯定会超过去年——
小小餐饮店,“钱景”尚坚挺
与往常一样,昨天一大早,赶在市民起身上班前,市区的小吃餐饮店陆陆续续都已经开始一天生意。图片只是冰山一角,就这条数百米的小路两边分散着几十家小吃餐饮店,有新开张、有经营多年的,不论经济环境如何变化,大多数小店都坚持了下来。 阿贾/摄
餐饮冷清
架不住开店的热情
根据鹿城区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三季度鹿城区限额以上零售总额下降6.3%。限额以上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零售额总量分布情况占比分别为:12%、78%、5%、5%。其中批发业增长7.1%;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分别下降7.9%、7.9%、7.6%。
不过这不能阻挡市民叶先生踏上餐饮的创业之路。本周一,他就在市区府学巷开出了一家便当店。作为曾经的上班族,下定决心辞掉工作彻底投身目前看上去还不是很景气的餐饮,这需要点勇气,但是他说,“民以食为天,即便什么都不要买,总离不开吃,所以风险应该不大,很有信心。”
几公里外,在市区欧洲城,一家中西结合式的快餐店也正在装修中,负责人事培训的王先生说,“老板此前还是加盟别人的品牌搞餐饮,今年决心自己搞一家。”“餐饮行业竞争压力确实是越来越大,但还是有市场的,因为现在生活工作节奏很快,人们对快餐的需求肯定会不断增加。”
事实上,虽然餐饮整体业绩相对去年有些下滑,但与叶先生等有相同心思的投资者不少,今年的数字甚至比去年还多。据鹿城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科负责人介绍,截至10月29日,今年总共审批办结1610家餐饮店。去年全年的数据为1613家,由于今年还剩余两个月时间,这意味着今年审批的餐饮企业肯定会超过去年。这其中大部分是小餐饮店,150平方米以下的小吃店和小餐馆合计有1067家。但500平方米以上的目前只有45家,估计比去年少两成。
开店不易
租金上涨办证又难
距离叶先生的便当店几步外,朱学刚也新开了农家煎饼店,之前这个店面是开小诊所的,后来不再经营就被他盘了下来。记者早上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只有二十平方米的小店里一个人忙着给围着的五六位客户做煎饼。不过相比之前他做的餐饮,这是小巫见大巫。朱学刚曾是市区一家小有名气的特色餐馆“金聚德”的股东。“最多的时候我们在市区开了五家店,最大的一家有五层楼,大概有几百平方米。”
朱学刚是安徽人,2002年来温州跟亲戚一起开餐饮店,生意一度极为红火。“但后来生意难做,租金又太贵,以前每年10万以内的房租涨到了30万元,再加人工费上涨,店慢慢地就很难经营下去了。”朱学刚说他现在基本上已经退掉了大部分的股份。
不过在家休息了半个月之后,他又急急地找店面开了这家煎饼店。“真的有点急了,没有仔细了解下租金,这下又贵了不少。”朱学刚有点后悔,但是他说也没有办法,“总是要做些事情的,否则家里收入来源是个问题,小孩要读书,大人要吃饭,而我也就会点餐饮。”朱学刚现在早上六点半起床,晚上七点关门休息,“一天大概能卖上一百来个饼,基本维持生活。”
但他并不想就这样下去,准备再在温州开一家大一点的店,东山再起。他联系上了武汉的朋友,“他在那边卖小龙虾一年能有几十万元的利润,我准备跟他一起合作。”朱学刚相信餐饮行业前景还是光明的,“人这张嘴总要满足的,做得好利润还是有的。”不过现在困扰他的是餐饮店手续很难办。“要健康证、卫生许可证、排污证、税务登记证等等。”
这一点得到了温州市饭店与餐饮行业协会秘书长林崇海的认同,“现在大的餐饮店审批很困难,小的餐饮店虽然宽松一点,但也不容易。”除此之外,寻找合适的店面也是困扰朱学刚的一个大问题。
“钱景”不错
谁都必须亲自吃饭
小赵搬到市区新城才两三年工夫,但是他发现,“以前楼下只有几家一般的面馆,现在已经多了两家上规模的快餐店,还有一家装修比较时尚的面馆、一家湘菜馆,至于小吃店开得就更多了。”显然众多投资者都很看好小本经营的餐饮行业。
任先生和潘先生都曾在市区几家较为知名的房产中介从事商铺业务多年,现在分别自立门户。据他们说,受经济环境影响,现在商铺都不好做,很多人都转行了。唯独餐饮商铺尚坚挺。而在如家房产从事中介业务的郑先生称,餐饮商铺确实咨询的人比以前多很多。“往年十个过来咨询商铺的人当中,有四五个是来咨询服装商铺的,再有就是美容美发,其次才是餐饮。但是现在十有六七是咨询餐饮商铺的,相反服装店铺几乎无人问起。”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长期从事市场营销研究的吴磊博士认为,这是种大趋势。因为受到网络电商的影响,新的购物渠道建立,再加上现在宅男宅女越来越多,到实体店购物的人群数量和频次都有所下降。“这一点从鞋子、服装、美容美发化妆品实体店的销量减少就可以看出。”吴磊担任多家企业顾问,他说由于经济不活跃,很多人减少了社交活动,致使对一些零售商品的需求减少,再加上电商的替代作用,这类零售商品实体店的减少在意料中。但餐饮这一块由于需要现场品味,电商替代性就减弱很多。恰如一个笑话所言:“领导,您也亲自来吃饭啊!”谁吃饭都得亲自吃,而且现代人工作繁忙,加上现在的菜价也贵,在追求实惠、便捷的心理驱动下,只要坚持卫生、平价再加一点风味,餐饮店还是有着相当大的“钱景”,看看“外婆家”就知道了。
但开店需要店面,想获得合适的店面并不容易。“在餐饮商铺的咨询中,大的、数千平方米的问的人极少,有些都闲置了好几年仍无人问津,现在需求最大的是一二百平方米左右的小商铺。”商铺中介郑先生说。
吴磊认为,由于经济活跃度不高,加上国家对公款消费严厉打击,大型餐饮店可能会受到较大的影响,而平民价位的餐饮店还是比较有机会。不过这些店面并不好选,既要能吸引固定的消费群体,又不能影响到居民生活,租金还不能太离谱,否则风险太大。
越开越多
但想开好也不容易
随着小餐饮店的增多,竞争无疑变得更加激烈。叶先生的便当店在试营业的头两天推出免费试吃,“前三十个电话打进来的,我们就免费送他们一份便当。然后从10月31日开始三天,每天我们买一送一。”对于小本经营的叶先生来说,推出这样的大手笔促销自然是希望可以吸引更多的客户。不过他也给自己设置了一个限度,有外卖需求的客户最好不要超过十分钟路程,“倒不是偷懒。路程短,效率会更高一点,客户一点餐,几分钟就可以送到,这样客户体验会比较好,要是隔半个多小时才送到,下次别人就没有多大兴趣了。”
“无论开哪个行业的商铺,都讲究一个匹配,要有匹配的客户,同样也要有匹配的商圈。”吴磊说。从他担任顾问的一家鞋企中他了解到,这家鞋企的产品在五马街、人民路的店面销售收入并不比在次一等商圈店面的销售收入高。“有时候还要低很多。”吴磊认为,主要是温州的一些鞋服品牌在国内并非一线品牌,但非要往一些一线的商圈硬挤,结果这个商圈的消费群体并不买账,以至于销售不理想。相反在次一等的商圈,消费群体对这些有着品牌认同度,生意反而更加多。“餐饮商铺也一样,大家不要都挤到那些看上去很热闹的商圈里去,成熟的商圈消费群体都比较固定,他们有着自己的消费群体和品牌认知度,而且竞争激烈。而小餐饮店通常都没有什么品牌,所以还是选择较为次一等商圈或者更加次一等的也没有关系,重要的是匹配,你的餐饮口味、价格符合你所在商圈的消费群体。”吴磊说,这样既能避免过重的租金又能匹配到你所需要的客户,“小餐饮店现在又有越开越多的趋势,要在竞争中获胜,定位准确、不铺张不浪费将是发展的关键。”
2013-10-31摘自《温州都市报》/贾钧寓 毛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