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原冶金老厂房改造的浙江创意园目前已吸引了众多广告艺术设计、动漫设计等创意机构入驻。
你会怎样处理过时的服装?一弃了之,抑或创意搭配,改头换面?用心装点后,过时的衣裳或许让你成为引领时尚的明星。
我们日新月异的城市,同样也有“过时的服装”。曾经老厂房机器轰鸣,一双双、一件件、一台台“温州制造”从厂房里的流水线走上市场。而今,中心城区产业格局改变,有限的城市空间里,工业企业陆续迁移、机器轰鸣渐行渐远,废弃老厂房成了尴尬建筑。
这些工业遗存或许够不上“限量版”的文物级别,也没有名人或事件的“logo”,但它们也保留着城市成长的烙印。它们像过时服装,等待新的创意。
回国前,潘舟舟就亟待解答处理这个问题:家族企业乔耐旗下1.8万平方米仓库该拆还是用?怎么用?这位“海归”想起纽约SOHO区Loft发源地情景,废弃工厂的“LOFT”经过艺术再造,成了聚集餐饮、服务的时髦地区。“闲置的厂房,不正是LOFT(仓库、阁楼)?”他和父亲一拍即合,利用原仓库大框架、大面积、高空间利用率的特点,将厂房改建成豪华大气的主题酒店。
“老厂房第三产业开发,附加值肯定比二产制造有前景。”潘舟舟借用小说名字将酒店取名为“金银岛”,期待厂房业态的新尝试像“斯蒂文森”笔下发现财富的冒险之旅。
事实上,从老厂房里挖掘新价值、新文化不单单是乔耐父子的共识,在温州大道、黎明工业区、葡萄棚工业区以及鹿城工业区、瓯海经济开发区等地,都有许多工业厂房通过出租的形式,改造成办公楼、餐饮场所、商务宾馆、商铺等不同的商业用途。
2008年底,我市通过《关于促进温州市中心城区功能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实施意见(试行)》,在总面积72平方公里的温州市中心城区范围内,工业、交通、仓储等土地在符合有关规定的前提下可以改变土地或建筑物的用途,也可以不改变土地用途、申请临时从事“三产”经营活动。乔耐第一个拿到规划功能改变意向书,成为我市第一家“退二进三”试点企业。
循此思路,温州制造正在为老厂房谋划形态更为多样、形式更为新颖的“温州智造”。
车站大道老华威冰箱厂,7幢单体老建筑变身寓创意办公、产业服务、文化休闲于一体的“智慧谷”,以优廉租金和创意环境吸引软件企业入驻,成为温州首个非传统生态办公园区。
学院路7号,冶金老厂房一幢外观像“百节虫”的破败大厂房,摇身一变为百变梦幻秀场,浙江创意园一期,集合服装发布、商业服务、小型演出、文化艺术品鉴赏会、顶级消费品展示等功能,成为全省最大的品牌发布中心和展示秀场。
温州市规划部门目前已对城区工业用房、文化建筑进行专题调研,建议吴桥工业区、黎明工业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西片、江滨路原温州市面粉厂等部分厂房建成创意产业园。此外,结合南塘街改造,南塘街南部也可作为创意产业场地。
“旧衣服也可以引领新潮流,温州老厂房为创意产业带来空间,我们借此向设计、文化传媒、时尚消费、美食民俗、工艺美术等领域发展,形成有竞争力的创意产业集群。”市文化创意产业协会执行会长马勇伟期待,老厂房的“智造”可以提升温州传统产业和城市品质,甚至可以领跑浙南闽北地区。
2010-06-17摘自《温州日报》/黄之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