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联系电话:0577-88865061 2024年03月29日 星期五
拦街福,热闹后的冷思考
2010/04/06 00:00

    

    拦街福现场,一名市民在观看一名手工艺人吹糖人。倪华初摄
    作为汉族祭祀的旧俗,拦街福是温州最具特色和集民间信仰、文化娱乐、商贸活动为一体的复合性民俗活动,也是温州最有吸引力和参与性的文化节庆活动。
    “非遗”绝技展示、东西“对台戏”、风味小吃、特色产品展出,艺人赚足吆喝,商家盆满钵满,百姓乐不可支。但是,在为期十几天的拦街福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些市民反映民俗文化活动的传承与创新做得不够,民俗味不够浓;也有市民觉得现场商业氛围过重,小吃过多导致现场常常是垃圾如山,而小吃的质量不高,主办方应加强质量的监管、环境的监管;同时,更多人则提出,应该让这种活动常态化,成为温州一景。
    不少细节不如人意
    “这次逛拦街福,看到了那些如细纹刻纸、黄杨木雕等,很有味道。东西戏台外站满了看戏的人,非常热闹。但是这次拦街福也有做得很不如意的地方,比如现场的垃圾问题,以及小吃的缺斤少两问题。”温州市政协委员、温州市经济建设规划院院长王钢谈起游览拦街福时的感受,觉得美中不足。
    王钢举了个例子,游览拦街福那天,他去一家小吃摊买了一斤的柿饼,回家一看全是湿的,明显掺水了。他爱人喜欢吃榴莲酥,当天在现场买了5个榴莲酥,结果吃的时候一口咬下去才发现外面是糯米,里面竟是香蕉,根本没有榴莲。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本届拦街福在对食品质量的监管上做得还不够。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本届拦街福也有很可取的一面,就是安全措施做得很好。很多紧急疏散的通道,包括在现场有很多执勤民警和协警维持秩序,距离拦街福两头还配备了医疗救护人员,这样就减小了意外发生的可能性,即使发生了,也能把伤害减到最小。
    与此同时,现场设置了不少的卫生间、洗手处,这样的设想比较周到,吃了东西上厕所、要洗手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主办方想到了这些细节让人欣慰。只有一步一步把细节做到位,才能最终把拦街福办得越来越好。

    盼民俗活动成家常便饭
    广场围砌的拦街福,究竟还是不是过去的拦街福?拦什么街、向谁祈福、该怎样拦街祈福?拦街福几年举办下来,这已经成为不少民俗专家热议的话题。如何让拦街福恢复本来的面貌,能否把这个一年一度的“狂欢节”搬进市区成为“家常便饭”?
    旧时的拦街福沿康乐坊至府前街依次拦街道祈福,如今新拦街福举起文化大旗,成为集合民间信仰、文化娱乐、商贸活动为一体的民俗“万花筒”。可里面的商业味道却明显过浓,那些“非遗”、台戏看不过瘾。有专家称拦街福应该回到市中心,回到康乐坊等老街巷,同时常年开设,只有这样才能让人们感到习以为常,形成温州的特色。
    此外,有专家指出民俗节庆要维持传统,最大化调动社会民众资源。要全民参与,不妨政府引导、鼓励温州商会做“头家”,用民间资金办民间活动。拦街福的性质是地方城市节日民俗,在全民“非遗”保护热潮中为民俗恢复和文化记忆传承拓展了思路。
     拥挤凸显民俗活动办太少
     很多人反映,想去看拦街福,但是又怕拦街福现场人太多,到了现场只能是前胸贴后背人挤人。由此反映出一个普遍的问题:群众对这种文化活动有需求,想去玩看吃,去亲身感受民俗文化,可是又被汹涌的人群吓得不敢去。这说明我市平时在文化方面的供给十分不足。
    有市民表示,不只是拦街福,还有今年前不久举行的元宵灯会。有市民反映不是不想去,实在是挤不进去。有的开车从周边县市赶过来,车子根本无法开进世纪广场。最后主办方考虑到人太多不安全,干脆关掉了,让很多带着孩子来的人失望而回。
    温州市政协常委、温州大学教授张小燕认为,这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物质文化需求,而且随着现在物质文明不断发展,这种需求越发强烈。“温州这个城市个人生活空间比较宽阔,公共生活空间比较狭窄,普通百姓很渴望这些精神层面、文化层面的活动,来丰富生活。所以,必须要多办、办好这些文娱活动,来满足普通百姓的需求。”
    无论是拦街福、元宵灯会,亦或是中秋赏月,每一个传统节日的背后都有很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能不能把这种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多办一些这样的活动,将是政府今后所要考虑的问题。

2010-04-06摘自《温州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