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联系电话:0577-88865061 2025年05月03日 星期六
当年的华侨饭店
2010/01/18 00:00


    琐事繁杂,写文章是我的业余兴趣,这个专栏能成年坚持着,还承蒙读者诸君的关注。说来有意思,我的专栏文章几乎篇篇有反馈信息,上期写的华侨针织厂,该厂的工友——如今龟湖饭店总经理王建敏先生便设法与我联系,因为最近他们厂的老职工有过一次聚会,还在龟湖饭店办了19桌酒席。数十年前的工友,竟有190人来赴宴,可见他们的感情!据王先生说,这个厂的工友后来有一百多人去了国外,这次聚会便有不少人是从国外赶来参加的。温州的华侨确实为温州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当年困难时期,老华侨们无私奉献,投资办了华侨企业,解决了不少人的生计问题。后来改革开放,华侨子女可以出国了,他们又去国外发展,为温州的繁荣尽了力。温州之所以有今天的局面,新老华侨们功不可没。不过有一点得作个说明,从这次聚会的信息来看,这个厂的名称是温州华侨棉织厂,但我却确切地记得,这个厂初办时的名称是华侨针织厂,估计是以后改过名称吧。但无论针织,棉织,如今都成了历史,他们聚会后所留下来的相册标题是《记忆三十年》,并配有诗:记忆是一只蝴蝶,飞过山山水水……
    既然前两篇都写华侨,今天顺便说一说华侨饭店。当年华侨的臭豆腐现象在华侨饭店的建立也得到了印证。解放后,温州的旅馆规模都很小,比较大的温州旅馆(即如今公园路温州大酒店的前身)也仅几十个客房,并且是木结构的,只有两层楼,楼梯走起来咯吱响,房间与房间之间格栅是木板,年代一久,板缝都透光,隔壁房间客人的讲话,这边都能听得到。后来苏联专家来了,为让他们吃好住好,从北京到各个地级市为止,都建了交际处。其实就是宾馆。并且开始采用抽水马桶,有了独立的卫生间。如今柴桥巷的温州饭店,前身就是温州专员公署交际处。规模不大,也就几十个房间,专供上级领导与苏联专家居住。地市领导的重要会议也在交际处召开。那里对于我们这些平民百姓,是个非常神秘的去处。困难时期的1962年,饿死不少人之后,交际处成了众矢之的。于是中央下令统统取消,公署交际处才改为温州市人民委员会招待所,改革开放之后再改名为温州饭店。
    同样在困难时期,华侨的外汇就显得重要了。要吸引华侨回来探亲,全国各地又开始建设华侨饭店。温州市政府也在1961年决定兴建华侨饭店,选址在信河街三角城头的位置,建了一幢当时温州最高的大厦,即六层楼的温州华侨饭店,供归国华侨和各级领导居住,于1963年1月22日正式开业。那时候华侨饭店对于我们这些平头百姓,同样是神秘而不可高攀的,我是好多年之后才敢踏进华侨饭店,并为它的规模与装修而倾倒。但从当今的眼光来看,档次也就我的锐思特汽车酒店而已。


2010-01-16 摘自《温州晚报》/明华专栏 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