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煮鱼流行,到香辣蟹蹿红,再到剁椒鱼头风靡……这让许多人相信,“流行”这东西不仅仅只发生在时尚界,原来餐饮界的流行更加“润物细无声”。然而,餐饮界每一道菜品的流行却比时尚界更用心。因为当你争先恐后去品尝一道菜时,你也许并不知道,一道菜是这样“红”起来的……
秘制鱼头请专人管理来捧红
最近,舍得坊人民路店的一道秘制鱼头让市区林女士津津乐道。而被林女士惦记的不光是它的味道,而是吃这道鱼头时竟然有三班工作人员“伺侯”,这让林女士觉得,不仅这道鱼头被力捧,自己也被一道“热捧”了。
据林女士介绍,这道菜的出场与众不同,除了鱼头,粉干、高汤、明火炉也由传菜员一同送上桌。上桌1分钟,鱼头汤冒泡后,传菜员关掉明火炉,拿分餐勺舀汤汁将鱼头淋一遍,再细心把剁椒拨到鱼头旁,将鱼头分成两段。大家品尝了10分钟左右,服务员见鱼头吃的差不多,便询问是否加入高汤和粉干,并打开明火炉。烧一分钟,再关掉。等大家全部吃完,管理人员又来了,一边询问客人鱼头的味道如何,一边做记录。“这道菜吃得够精细,全程都被人伺候着。”林女士称。
“这道秘制鱼头半年前我们曾主推过,当时反应平平。这个月,在重新经过包装后,我们再次对这道菜进行推广,效果截然不同。”该餐饮公司负责人鲁秀红告诉记者,除了秘制味道改良之外,这道鱼捧红的方式便是对它的以上管理,“现在这道鱼头每天能卖出四五十斤,有客人还连续5趟前来品尝呢。”
当家招牌菜因得过大奖而走红
“以前每次到楠溪第一楼,一定要点份他家的炒粉干或薯粉饺,再来一份本地鸡。”资深食客李先生说起自己的难忘菜总是会提到楠溪第一楼的这几样“当家菜”。
在楠溪第一楼未改成金川角海鲜馆时,楠溪炒粉干、薯粉饺和本地鸡几乎是每桌的必点菜。“这三道菜都是在2002年中国第三届美食节上获的奖,分别被评为中国名点和中国名菜。虽然酒店在获奖后未做任何宣传,但许多客人仍慕名前来,有些客人在点单时听了服务员介绍也会点上一份,而后每回来都必点。”该酒店负责人金怀告诉记者。拿奖后,这三道菜作为酒店的招牌菜,一直位列酒店点击率前三位,其中楠溪炒粉干点击率达到70%,薯粉饺达到60%。
有些新菜要靠上网“泡”红
“亿象城泰国餐厅,新菜免费试吃”,日前,位于市区黎明路的亿象城泰国餐厅推出几道新菜,并上温州论坛发布免费试吃信息。而位于市区小高桥的三禾寿司最近也推出几道当季新菜,同样也把热消息晒上论坛,图文相配,好不吸引眼球。
记者了解到,网上晒新菜这招还挺管用,寻着这些“泡菜”信息而去的市民不少。“吃饭想不到好地方,就上网查查,网上新菜就是向导。”市民丁先生说,许多饮食店会常年在网上发布新菜上市或优惠打折信息,这对于好美食的他来说,提供了很大方便,到网上找新菜也成了他的一大乐趣。
当然,这些“泡”菜信息也需要大家擦亮眼睛仔细分辨,因为不排除有商家找“托”的可能。市民黄女士一次就被忽悠了去,回来后直呼上当——那几道在网上“泡”得发红的菜全然没有网上说的那个味。
2009-11-30摘自《温州都市报》/黄慧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