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酱烤鳕鱼
石库门老酒烧肉
椰盅阿参虾雪茄馒头
素珍酸辣清汤
番茄薏米鲍仔
随着国内各菜系的融合,中西烹饪交流的增多,人们对菜肴要求和品位也越来越高。而中餐正面临着一场变革,盘式新颖、菜式创新、中西结合的中餐正悄然进入我们的视野,行业内将其称为“新派中国菜”。
这一新派中国菜已进入温州,来自北京的多位知名大厨,近日在“逸华会”会所推出全新的菜肴让人耳目一新。
有口福有眼福
传统筷子、时尚刀叉、精致瓷碟,勾勒出新派中餐所要具备的“行头”。
切成小四方的烤肉摆盘错落有致,皮脆肉嫩;晶莹剔透的肉冻蘸上香辣酱料,别有风味;肥而不腻的酥鸭皮,香酥酥的……几道雅致的冷盘,已经让人对中餐中的“大鱼大肉”有了新的认识。
头菜是“椰盅阿参虾雪茄馒头”,海虾肉用阿参酱调味淋汁,鲜椰壳当盅器,椰子的香气和海鲜融和。再配以雪茄状的小馒头为主食,如此搭配,到底是中餐还是西餐,开始会让人纳闷。但这多层次的口味,只管让味蕾去充分享受罢了。
素珍酸辣清汤,清鲜不腻,一改印象中北方菜的酸辣重味,入口爽,不过看似微微的酸辣,几口下去后,竟然将额头闷出汗来。可见,酸辣的劲道都在里头呢。
京都酱烤鳕鱼、番茄薏米鲍仔、脆三文鱼橙肉沙拉,每道菜肴,都异常精美,搭配新颖。
鳕鱼肉经烤制,再用秘制酱入味,色泽惊艳,又保持了鱼肉的绝对鲜嫩,连下面打底的蛋清也已入味;番茄薏米鲍仔,将整个番茄炖烂,里面酿入薏米,搭配入味后的小鲍,口味多变,来自于不同烹饪方法的“混搭”。
“新派中国菜,让人有口福,又有眼福。”老一辈厨师阿发师傅对北京大厨的手艺大为赞赏。
传统现代交融
石库门老酒烧肉,一听便以为是老上海菜了。不过红烧肉上面特意铺上金瓜,红亮色的肉,金黄色的瓜,搭配得特别“中国风”,再用瓷煲装着,小火煲着,一股暖意,散发阵阵酒香。
现场,京城大厨还表演起了片北京烤鸭的手艺,刀起刀落间,皮肉分离。酥油油的烤鸭皮,搭配青瓜、泡菜、大葱丝,包上躺在蒸笼里的热乎面皮,该传统的菜肴,讲究一个地道,一丝也不马虎。
松菇碧绿豆腐,将传统的手工嫩豆腐,先煎香煎皮脆,再打上菠菜汁,与松菇搭配,中式主料,西式烹调和装盘。
最后一道巧克力布丁雪糕,则是当下时尚糕点。瓷盘一头是黑森林蛋糕,另一头是水果雪糕,色彩对比鲜明。切开蛋糕,其中的热巧克力酱慢慢向四周滴滑下来,口感润滑,香浓可口。
每一道菜都对应不同的餐盘,有传统的,有时尚的,还有西餐的精致典雅风格,让中餐好吃也好看。
中国烹饪大师姚荣生认为,新派中国菜给人最直观的感觉就是盘式的变化,不仅仅是盘头装饰,包括烹饪方式,食材搭配,就餐礼仪,甚至还包括服务员的服务理念。
据该会所当家人、溢香厅董事长柯五一介绍,新派中国菜在北京已经日趋成型,并引领着中餐的一种走向。他们将陆续引进这些前沿时尚的美食菜肴,与温州瓯菜融合,与同行一起交流,创新适合温州人口味的美食佳肴。
2009-11-18 摘自《温州日报》/ 杨昭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