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纯咖啡吧已近60家
由海归潮引发
喝免费咖啡的少了
五年前,一个外地的朋友想在温州找家纯粹的咖啡吧,那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
三年前,街头出现纯咖啡吧,还是报纸电视上的一桩新闻。
如今,在大街小巷一不留神就能撞见一家纯咖啡吧,据悉市区已开出大大小小的纯咖啡吧近60家,年内还将陆陆续续开出十余家,堪比便利店。甚至连瑞安这样一个县城,也多达20家,且在瓯北、灵溪等经济强镇也已有布局。用“遍地开花”来形容温州纯咖啡吧的兴起,毫不为过。
谁在消费?
“温州咖啡吧如果没有水煮鱼、炒螺蛳,肯定行不通。”斯言犹在耳,然而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受金融危机影响而引发的海归潮,则将一种原汁原味的咖啡生活带入温州,极大地冲击着原先“美食+咖啡”的模式。
几乎每家咖啡吧都能看见这些海归的身影,占据顾客总数的三成左右。从意大利回来的李先生就是其中一位,每天上午10点去附近的咖啡吧喝一杯,下午2点喝一杯,傍晚下班前再去喝一杯。“喝咖啡早已是我的一种生活习惯,就好比有些人早上起来泡杯茶或喝杯豆浆一样。”而这些海归又影响着他们各自的朋友圈,“咖啡圈”也因此越来越大。同时一些外贸、私企老板、白领也成为其中的主力军,纯咖啡吧无油烟、纯欧式的幽雅环境更吻合他们的品位。 “现在如果谁还约我去传统的美食咖啡吧,那真是out了。”在外贸公司上班的林郁说道。去纯咖啡吧已成为时尚生活的一大标签。
受此影响,温州人对咖啡的品鉴能力也开始提高,如今去拉芳舍、舍得坊等店,要求喝免费咖啡(业内称为“垃圾咖啡”)的大为减少,为此一些店家特别在菜谱上分设免费咖啡和收费咖啡。据红顶咖啡供应商介绍:前几年专业咖啡豆(即优质咖啡)仅占其销售的10%,垃圾咖啡豆则占了90%,如今则颠了个倒,专业咖啡豆已占据80%。
同时纯咖啡已不仅仅局限于咖啡吧,在一些外向型企业接待室、银行VIP区、汽车4S店等也开始配置高档的咖啡机以及专业的咖啡师,提供纯咖啡已成为一种高端服务。
谁在投资?
由于开一家咖啡吧资金无需很多,门槛较低,所以投资商五花八门,各有目的。有些是盲目跟风的,看这一行热门,就一头扎进来了;也有玩票的,他们财力雄厚,想借此拥有自己的商务社交场所,盈不盈利无所谓;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是因为热爱咖啡、懂行专业。但这样的投资商却不是很多。所以在温州就出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往往是喝咖啡的比卖咖啡的专业。这样就制约了客人和老板的互动交流,也影响了其人气。
“尽管纯咖啡在温州已经兴起,但远没有达到红火的程度,一家咖啡吧一天能卖100杯以上已算不错了,大多数仅卖20杯-30杯,这样的量很难做到盈利,目前能盈利的咖啡吧仅为两三成。而在欧洲,街头的咖啡小吧一天起码能泡1000杯以上。”从事咖啡业十余年的汪正野介绍说。套用一句股市的话:“咖啡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2009-11-11 摘自《温州商报》/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