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联系电话:0577-88865061 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酒吧劲乐响在住户耳边
2009/02/02 00:00


——市区娱乐场所噪音扰民问题调查


 
  核心提示
  
  胡先生买市区江滨路房子时,价格并不便宜,冲着宜人江景,胡先生一家倾其所有买下了时代海景的一套房子。装修入住之后,胡先生一家就后悔不迭。因为紧挨着娱乐场所,噪音侵扰让全家不得安宁。近日,他再度拨打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投诉电话“96310”:“太吵了,孩子每天睡觉不安心,我们又没地方搬,到底怎么办啊?”
  和胡先生同样遭遇的人还不少。去年,“96310”共接到关于娱乐场所产生的噪音等扰民投诉件2110起,占投诉受理量的15%。很多投诉者称,那些娱乐场所产生的噪音,犹如一声声鼓点,击打心头,而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也承受着同样的压力。
  民不堪其扰,管理部门亦伤透脑筋。“顽症”成因多多,该如何痛下猛药?
  娱乐噪音 民不堪其扰
目前,市区共有酒吧、KTV、歌舞厅等娱乐场所123 家,在江滨路和望江西路一带尤为集中。
  上周一个晚上,记者来到市区江滨路西段以及望江路,发现这里的混合商住楼较多,如望江大厦、丽江花苑、时代海景等,一楼、二楼是娱乐场所,楼上则是居家住户。
  走进时代海景大楼,记者没有坐电梯上去,在低层楼梯上,就能感受到迪斯科音乐的强劲。走到7楼,金属音乐声稍远了一些,但隐隐约约还是能感受到。敲开一家住户的门,户主叶先生说,没办法,麻木了。
  娱乐场所噪音扰民,不仅给住户的生活造成严重困扰,管理部门也为此伤透了脑筋,尽管三番五次对娱乐场所扰民的问题进行查处,但很快就死灰复燃。
  去年,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与市公安局、市环境保护局、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等五部门联合发文,禁止文化娱乐场所设置超低音音乐设施。五部门还对市区文化娱乐场所超低音音乐设施拆除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采取统一行动对娱乐场所未在期限内拆除的超低音音乐设施进行扣没,并由相关部门予以立案查处。
  在这种严厉态势下,娱乐场所也有自己的“对策”。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相关处室负责人介绍了娱乐场所的几种“游击战”:鹿城区某KTV表面上已拆除了低音炮设备,但在夜晚11点半至12点之间,如果顾客有要求,工作人员将暗地里提供低音炮设备,放在可移动的推车上,用完就推走。还有个别娱乐场所聘请演唱组、表演团,采取流动性服务的方式走进包厢,成为新的噪音源;另外,新设备的出现,也让执法者防不胜防,如望江路丽江花苑某酒吧就出现类似低音效果的高频音乐设备,它不具备低音炮的外形特征,却具有同样的低音炮效果。
  市区望江西路一家KTV投资者告诉记者称,住户一投诉,执法人员就会来查,往往给娱乐场所的正常营业带来被动。同时解释说,他们也不是存心想扰民,但顾客有需求,商家也无可奈何,何况现在娱乐业的竞争这么激烈。
  
  顽症成因 涉及多方面
  
  近几年来,我市对市区娱乐场所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加强引导监督,鼓励公平竞争,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来散、乱、差的现象,同时使不同层次消费者的文化娱乐需求得到了满足。
  但噪音扰民的问题,显然不是娱乐业发展注定要出现的问题。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造成这个顽症难以根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娱乐场所选址不当产生噪音。在市区一些住宅区周围或商住楼,一楼开设酒吧、KTV等娱乐场所的现象较为普遍,楼层的前后左右没有一定空间距离和缓冲地带。娱乐场所在营业期间敞开大门和窗户,其噪音源很容易传播到周边住户家中。
  其次,隔音设备不好产生噪音。娱乐场所装修需要购置隔音棉和吸音材料,由于这些材料和设备比一般装饰材料要贵许多,个别娱乐场所在装修时为了省钱,对这部分费用的投入较少或根本没有投入,导致娱乐场所隔音效果不佳。
  再者,缺少专业技术指导,盲目装修致使隔音效果不好。一部分娱乐场所老板虽然舍得花钱投入,设法缓解噪音扰民问题,但因缺少专业技术指导,只是按一般的家庭模式去装修,导致娱乐场所内的隔音效果仍不理想。另外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音响设备使用不当致使隔音效果不好。部分娱乐场所的音响设备摆放不当,音箱紧贴墙体,使声音通过墙体、管道、钢筋等传播扩散,产生墙体震动,从而干扰周边住户的休息。
  
  实际治理 远比想象难
  
  既然根源已经找到了,从理论上来讲,应该就有治理的对策。但有关执法部门在查处过程中,却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在查处低音炮扰民事件时,执法人员接到市民举报投诉赶到现场后,经常屡屡扑空,原因就是这些娱乐场所往往有工作人员专门在门口守候,一有风吹草动就通风报信。
  去年3月份,五部门联合开展治理娱乐场所噪音扰民问题,通过联合整治后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缺乏长效机制,各部门之间没有真正形成合力,日常管理变成了某个部门的“单打独斗”,这样的运行机制对违章者显然缺乏相应的威慑力。
  在执法过程中,执法部门还会碰到取证难的问题,因为在办理噪音扰民案件时,需要委托相关机构对娱乐场所进行多次噪音监测,只能等拿到监测结果后方可依法进行立案查处。但相关机构在实施噪音监测时,通常要在各娱乐场所门口或周边墙壁外直接监测,这样的“公开”方式,无异于“通知”被监测单位做好“应对之策”。往往监测人员还未开始监测,噪音源就大大降低,致使监测工作无法正常进行。另外,在娱乐场所门口直接监测时,因临近街道,存在路面其他背景噪音,容易出现背景噪音值与监测值相近,很难监测出超标现象。
  噪音扰民案件查处周期长,难以在短时间内见效。对于已经取得营业执照的娱乐场所,执法部门根据法律规定,先责令其整改并补办相关手续、予以经济处罚,在整改不到位的情况下,要求其停止使用产生噪音污染的设施。由于娱乐场所经营者前期在音响设施方面已投入大量资金,要求其停止使用产生噪音污染的设施,显然很不情愿并达不到经营初衷。因此,当事人拒不执行的情况时有发生,而执法部门无强制执行权,须申报法院强制执行。从立案、责令整改、听证、处罚到法院强制执行等一系列法定程序,需花近半年时间。在此期间,娱乐场所的扰民行为难以从根本上得到遏制,噪音污染仍会继续影响着周边群众。
  如市区望江路一带,按城市规划设计,该路段的定位是酒吧一条街。据调查,该地段共有酒吧16家,营业执照和环评手续齐全的,仅占酒吧总数的四分之一。市环保部门称,该地段噪音释放已经超出功能区临界值,尽管环保部门早已停止审批该路段的酒吧环评手续,但仍出现酒吧陆续在该路段开业的现象,从而导致噪音污染问题进一步加剧。近期,市区望江路丽江花苑部分业主曾多次到有关部门联名信访,请求帮助解决楼下酒吧扰民问题。
  
  截源治本 需多管齐下
  
  加强对娱乐场所噪音扰民问题的治理,已经成为城市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关方面应尽快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多管齐下,截源治本。
  有关部门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要做到截源治本,一定要科学规划,合理设定功能区。在城市功能区规划定位前做好充分论证,采用杭州、上海等大城市做法,把酒吧、KTV等易产生噪音的娱乐场所集中在非居民居住区域;审批部门要把好审批关,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于酒吧、KTV、歌舞厅等娱乐场所,工商部门要以环评审批手续作为审批企业营业执照的前置条件。对已经发给营业执照、但无环评手续的娱乐场所,由工商部门依据《浙江省环境污染监督管理办法》相关规定依法查处,从源头上彻底根除娱乐场所噪音污染问题。环保部门在环评审批过程中,更应严格把关,对可能存在噪音污染的娱乐场所实行严格审批制度,发挥好前期预防作用。
  同时,建议由市政府牵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组织城管执法、环保、工商、公安、文化等部门联合治理酒吧、KTV等娱乐场所噪音污染问题,并逐步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在此基础上,着力培养专业人员,加强对娱乐场所的业务指导,制定娱乐场所环保装修标准。在环评审批前,由环保等部门派员参与业务指导,使其在装修、设备使用等方面做到规范化,并加强日常业务指导,严把审批、年审关。
  市人大代表黄小兰说,她过去在调查民意时,经常听到关于娱乐场所噪音扰民的投诉,目前这种状况虽然已经有所好转,但问题依然存在。她认为,娱乐场所资金投入较大,相关部门要考虑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对其可能出现的噪音问题,不能一味进行打压,事先要予以引导,不要等娱乐场所装修完毕,产生噪音后,再去罚款或者拆除设施。此外,消费者也要文明娱乐,控制好音量,尤其在夜间,消费者或者调音师要注意把音乐稍微调低,尽量不扰民。
  解决噪音扰民问题,办法总比困难多。黄小兰呼吁,各相关部门应切实担当责任,出于对百姓生活负责的态度,共同把这项事关民生的大事解决好。


(《温州都市报》09-0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