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联系电话:0577-88865061 2025年05月13日 星期二
神秘“奥运菜”不神秘
2008/12/11 00:00


    北京奥运会已经圆满结束,很多之前甚多保密事件都已陆续揭秘。近日,记者走访了曾受邀参加奥运村餐饮中心的中国烹饪大师陈海鹰,由他为我们解开奥运餐饮之谜。
    据介绍,奥运会期间,每个区的“奥运菜”每8天轮换一次,加起来将达到900多种,奥运菜单中,由70%的菜是历届奥运会所积累下来的,而且大都是西餐:20%是其他亚洲国家的菜:剩下的10%就是今年而别加盟的中国菜了,如四喜丸子、蒜茸炒苦瓜、余香茄子等。
    陈大师说,“奥运菜”最让人出乎意料的是它的食材、品种之常见,而非人们想象中的稀奇,像苦瓜排骨汤、腰果鸡丁、四喜丸子、红烧鱼、西芹百合、蔬菜鲜虾串等众多菜品都是大家常见甚至常吃的。而且有些菜在西方也很有名气,容易操作和存放,可以大量生产,这些菜和平常老百姓所吃的不同,一在于要照顾外国人们的餐饮习惯,比如我们吃排骨喜欢剁成小块,认为这样煮才能入味,外国人不同,他们吃饭用刀叉,切的太小,“叉”起来会不方便,因此奥运村的排骨尽量剁的大些,以照顾外国人,第二点就是每道奥运菜都要严格的烹调程序。它要求精细,但做法并不复杂。奥运菜还对配料要求严格,用哪些、用多少都有明确的规定,每道菜炒几分钟要看钟表,到什么温度装盘要度温度计:装多大的盘子,都在严格控制之中。
    可见,有些大家认为神秘的东西其实并不神秘,只是更加注重细节,精益求精体现特色。难怪习惯了“看火候、凭感觉烧菜”的中国厨师对这种“看钟表、读温度计”的做菜方法直呼不习惯。


[相关资料]
    1. 1936年7月22日上海出版的《大公报》第8版左下角印有“奥林匹克菜单”。
    每天分早、午、晚三餐。由5种主副食构成。
    星期一早点:橘子半个、麦粥(热或冷)、熏猪肉和鸡蛋、烤面包片或松饼、咖啡或可可或牛奶;午餐:烤牛肉、烤土豆、胡萝卜和豌豆、菠萝生菜(加橄榄油)、煮鲜梨;晚餐:汤、烤牛肉(加苹果汁)、焖土豆、乳汁花椰菜、果冻加香兰汁。
  星期四的午餐是:羊肉片,烤土豆片,鲜豆,卷心菜,烤苹果;星期六的午餐:法国羊肉片两块(三块一磅)、烤小土豆、面包两片、牛油一小块、茶。
菜单中的食品还包括西印度柚、菠菜鸡蛋、煮芹菜、米制布丁等。奇怪的是,菜单中鲜有水产品的影子,仅仅在星期五的午餐中出现过一次“烤鱼”。
(沈阳民间收藏家詹洪阁)
    2. 查询资料得知,北京奥运会西餐占70%,中餐及其他类占30%。初步估算,开幕后奥运村大约要消耗7.5万升牛奶、330吨水果、131吨肉类、82吨海产品、21吨奶酪以及300万份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