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排档,爱你不容易
2008年09月05日 08:58 本报记者 刘曜
露天烧烤摊、海鲜排档、啤酒广场……虽然已近中秋,气温有所下降,但市区街头巷尾大大小小的排档依然声势不减。夜摊排档,从诞生那天起就充满争议,流连其间的人很多,到处找部门投诉它们的人也很多。
前天深夜,本报“党报热线”记者走访了市区几处排档。
现象:
街头夜排档“烽烟”四起
前天夜里10点,信河街。
从广场路与信河街交叉路口到百里路的两三百米距离里,数十米宽的信河街两侧的人行道上,零零散散地摆着十几家大小不一的排档,在街道两面遥相呼应。这些排档,有的是路边的饮食店,到了晚上,在门口摆上几张桌椅,自己将营业面积扩展到人行道上;有的则是专门的马路排档,拉来几样菜,挑个宽敞点的地方,摆上几张桌椅就开烧了;还有的则是摆上一两个烤炉,摆上几张小桌椅,专门卖烧烤,本钱很少。
由于这一段信河街两头主要都是工地,排档扰民现象并不明显,但排档很影响街道卫生,道路宽、车速快,道路安全等也存在一定隐患。
夜里11点,西城路。
西城路窄,商住一体,但西城路的排档历史由来已久。纵穿西城路,排档数目不少。此时已是深夜,楼上很多住户家的灯已经灭了,但楼下的排档依然红火。窄窄的街,排档显得格外热闹,满地的纸巾、烧烤竹签、食物渣,也显得特别刺眼。
夜11点半,杏花路水心路一带。
水心芙蓉16幢前的烧烤排档依然浓烟滚滚。水心路瓯海二中门口两侧几家排档家家满座,连学校门口都被摆上了吃饭桌子。
居民:
对待夜排档“爱恨交织”
虽然街头大排档看起来有这样那样的诸多不是,可是通过采访,记者却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街头排档已成市民夜生活的一种文化,似乎难以割舍。
盛夏之夜,伴着清风明月,与朋友或亲戚坐在街边吃吃喝喝,感觉就是舒服。虽然大排档的卫生环境、就餐条件要比很多饭店酒店差,但大排档那种大众化的口味及自然放松的感觉,是在任何高档酒店也吃不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