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联系电话:0577-88865061 2025年05月13日 星期二
敲 肉
2008/07/17 00:00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天,适逢老伴外出,于是上饭店请客,并让客人点菜。敲鱼、敲虾,客人接下去问:有没有敲肉?

  酒店服务员忙解释说,敲肉要准备上好的新鲜猪脊肉或腰肉,还要去筋去皮,精工细作,过程远比敲鱼繁琐。现做太仓促了,下次来,请约一个时间……

  客人对温州“三敲”(敲鱼、敲虾、敲肉)赞不绝口,说名声在外,新鲜美味,其中的敲肉,还有人夸奖说,“肉燕皮”还比不上它呢!

  肉燕皮有悠久的历史,蜚声国内外。其色泽洁白,薄如宣纸,味美肉香,富有燕窝风味而闻名于世。肉燕皮为干品,采用猪臀部肉垛成肉泥,与糯米糊、淀粉搅拌后,用棒敲打成薄片,风吹晾干而成。在烹饪前要略加一点水进行发胀,因此柔软度和新鲜方面,与即敲、即烹,现场品尝的敲肉比较起来,就相形见绌了。温州敲肉也赢得了一个“鲜”字,此处就独领风骚了。

  温州敲肉,在上世纪七十年代颇为盛行。那时黄鱼逐渐“消亡”,菜市场还未出现叫卖敲鱼的生料,也没见有人“发明”鮸鱼用作敲鱼的原料。但人们习惯了敲鱼是用黄鱼敲的,黄鱼没有了,敲鱼还有吃吗?此时可谓正是敲鱼的“青黄不接”阶段。于是有人“重操旧业”,买来新鲜猪脊肉,批成一片一片的肉片,敲成薄薄的、白白的圆片——敲肉。然后,用敲鱼的烹饪方法,成了汤菜。敲肉省时便捷,又可口,可以与敲鱼媲美。

  敲肉,也是温州地方传统名肴的品种之一,人们常常敲一点薄片作皮子(即肉燕皮),包肉馅当“馄饨”煮,温州人称它为“珠珠馄饨”。

  敲肉和敲鱼、敲虾,应当说是“姊妹菜”。异曲同工,各有其长。敲肉,外地人称为“肉燕”;敲鱼,称为“鱼面”或“鱼燕”,敲虾为“红尾扇虾”。当然,肉有肉味,鱼有鱼味,虾有虾味。各有见长,各有特色,又自成为一派。敲肉在敲的技巧上借助了油刀之力,敲出比敲鱼、敲虾更薄、更透亮的薄片来,但在烹饪上略有讲究,除配料与敲鱼相似外,敲肉最宜“原汁原味”。烹饪时要“速战速决”,因为猪肉的纤维要比鱼类强,敲肉遇滚汤收缩速度甚快。因此,在敲肉入锅前,必须先做好汤料,汤煮沸后再放入敲肉,见汤即行起锅,此时的敲肉最为鲜嫩。慢了一拍,肉质渐硬,吃起来会感觉到鲜嫩不足,口感差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