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联系电话:0577-88865061 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印籍飞饼师阿拉卡的丁香情结
2008/06/30 00:00

    新丁香蝉街店的印度籍飞饼师傅阿拉卡(Bavi Murogan)来自印度马德拉斯(Madras)。这里是南印度著名的工商业中心,号称“印度第四大城市”,为印度泰米尔纳杜邦(Indian Thaimil receives Du Pont)的首府。1996年曾改名钦奈(Chennai),但一般人仍习惯称它Madras。优美的风景,悠久的历史文化,哺育了一代代勤劳勇敢的人民。
    今年27岁的阿拉卡,看上去很精神,脸上始终挂着愉快的微笑。他自2003年学校毕业后跟着哥哥一起来到中国,开始在广东,后来到了上海,2006年5月应上海新丁香海鲜美食城总经理唐维良的邀请加盟新丁香上海店。去年11月,他调到温州蝉街新丁香海鲜超市做飞饼。据说,除了蝉街店,新丁香江滨店、龙港店的飞饼也是他做的。而以海鲜为特色的新丁香各分店,也因他这个异国风味大师的加盟而显得锦上添花,吸引了众多食客依恋的脚步。
    这里给他留下的印象是:地方好,人好,工作氛围更好。在他看来,凡是中国的都是好的,中国人喜欢老外,因此他也很喜欢这里人。提起对新丁香人的印象,阿拉卡特地举了一位领导,眼睛里流露出一种感恩的神情,用一句很纯朴而又坚定的口吻说:“我来这里是他介绍的。我要是忘记他,就不是人!”
    飞饼在英文里写作Charpati(音译加巴地),是一种风靡全世界的印度小吃。回忆起做“飞饼”的经历,阿拉卡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中:阿拉卡拥的启蒙师傅是他的哥哥卡利斯(Abi Kalees)——他也是一名技艺精湛的飞饼师,现供职于新丁香上海店。那时的阿拉卡刚从学校毕业,哥哥就是这样手把手地教他。聪明的阿拉卡,只用了短短一个多月就掌握了飞饼制作方法,接下来长年累月的积累,使他的手艺越来越好,至今他已拥有长达八年的飞饼制作经历了。在温州做出了点小名气后,不少人慕名前来,以求一睹他的高超技艺,品尝他的可口飞饼。
    提起飞饼制作,阿拉卡滔滔不绝。他说:作为印度拥有数百年历史的传统手工绝技,飞饼系用调和好的面粉在空中用“飞”的绝技做成。要想做到这些,没有扎实的功底和坚忍的毅力是无法完成的,这也是不少学艺者中途而废的原因之一。飞饼馅料咸的、甜的都要,可选用碎牛肉、蛋片、洋葱,可以根据客人爱好选择不同的印度咖喱(Indian Curry)蘸着吃。其风味独特,制作神奇,薄如蝉翼,外酥里嫩,松软可口。
    望着这位纯朴的异域小伙,当记者提出要替他拍张工作间的照片时,他愉快地答应了。于是,他走到厨师间,双手很利索地和着面,迅速将面捏成一个小圆团,用手擀几下,不多时手里已多了一面薄纱一样半透明的圆饼。阿拉卡兴奋地掀起薄饼,边耍着边走出厨师间,站在大厅内娴熟地用双手舞动,变戏法般地将一个飞饼轮在空中团团飞舞。霎时,只见他顶上一轮白光闪闪,观者无不眼花缭乱。
    通过交谈,记者才知道:阿拉卡已经五年不曾回过一次家了。问他想不想家。他说:“想的”。阿拉卡的老家经济还可以,但出国的人并不是很多。来这里要从印度坐飞机到香港,然后再从香港转到大陆,所以回一次家很难得。
除了父母以及同样在上海新丁香做飞饼的哥哥卡利斯,在家里,阿拉卡还有一个姐姐。问他成家否,他摇摇头。他说:明年他可能要回老家结婚,婚后再来中国。我问他到时还会不会呆在新丁香时,他坚定地点点头说:“肯定来这里的。”


(作者/郭力。《新丁香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