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联系电话:0577-88865061 2025年05月03日 星期六
鲍鱼和它的“银台面”
2008/05/23 00:00

  
  鲍鱼是我国海八珍之冠,旧日只在最高级别酒席上才露脸,是那个时代豪富的象征。餐馆为“鲍鱼宴”设置了雅号,叫“银台面”,即席上使用的器皿几乎全为白银制造。
  入馔的干鲍,需经过水发、闷涨、砂煲等多道工序,使鲍鱼肉质复原得软滑柔嫩、香味浓郁而进行烹饪。干鲍来自千里迢迢的东北或外国,几经辗转才能运抵温州,尤其是“千金难买两头鲍”(即两只干鲍,重量约一市斤或一市斤以上),被人们视为稀罕之物而珍藏于“高阁”。
  旧城的达官贵人屈指可数,吃鲍鱼“逢场作戏”或几年一遇。温州旧城较著名的餐馆,如开设在府前桥(现鼓楼街附近)的“新冰壶”、五马街的“新味雅”、“华大利”,县城隍口(现温州书城附近)的“醒春居”、府头门(原广场路人民广场位置)的“青年会”等,终年“挂白龙”的也算不了个别。这样,燕窝、鱼翅被破格上了“银台面”。
  银台面以席上使用白银器皿而著称。除调羹装有“银套”的柄,为半银半瓷外,筷子、酒杯、酒壶、勺、汤碗和酱、醋碟子、冷菜的四只大盘子,全是用纯白银打造的。席上银光闪闪,光耀夺目。
  旧时的宴席,通常以家宴为主,设在宅第、店家中堂,由餐馆派厨师上门烹饪。银台面须提早派专人前去铺陈张罗,让各种白银器皿各就各位。
  鲍鱼,非水中会游的鱼。许多人把鲍鱼误与《孔子家语 六本》:“……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说的咸鱼混淆起来。鲍鱼,是穿“盔甲”的动物,形状酷似人的耳朵,故又名:“耳鲍”。
  鲍鱼的甲壳叫“石决明”,是一味中药,具有滋阴补肾、活血降压的功能,久服还能“益精轻身”。食用鲍鱼既要吃肉,又要多喝汤汁,对明目是十分有益的。苏颂言:“七孔、九孔者良……”用甲壳穿孔滴水洗目,能去眼翳,而使目明。
  近年来,鲍鱼入饌已算不了什么奢侈,稍好一点的酒宴就上鲍鱼。市区还专门开辟了“鲍翅馆”,来适应人们的需要。“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用在鲍鱼入馔上,真是十分恰当的。

(《温州日报》2008-04-30/谢品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