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由于濒临东海,当地的食俗以鲜活海鲜为主。近年来,不少喜食海鲜的各地食客常常特意跑到瑞安东山尝鲜。2月16日,我们“瓯菜探源”团队赴瑞安,探寻当地的特色瓯菜。
“葡萄园”的创意美食
位于瑞安市区万松路上的葡萄园大酒店,在当地颇有名气,其创意瓯菜屡获“中国名菜”和“浙江名菜”殊荣,这也促成了我们瓯菜寻访团探究之行。
白玉珊瑚
鱼丸是一道传统瓯菜,我们品尝到的鱼丸名曰“白玉珊瑚”,却是用墨鱼做成的。肉质雪白,入口滑嫩,厨师摘鱼丸的功夫也很了得,用三根手指一捏,形如珊瑚状的鱼丸便“弹”了出来。
“尝尝扎羊,这可是瑞安的传统菜。”酒店副总经理张仁宇夹起切成薄片的扎羊肉向我们介绍。所谓扎羊,其实是将羊肉去骨剁碎,再用羊肉皮包裹、咸草扎好,慢慢卤制而成。如此烧制的羊肉口味浓郁,香醇适中。
香煎银雪鱼
桂花年糕、香煎银雪鱼、咸肉豆腐卷、葡萄园烤墨鱼、芝麻白虾、美味大芥菜……美食一道接一道,风味独特,赢得了专家的青睐。营养师刘国萍认为,这些菜肴虽然口味清淡,但每道菜都那么精致,营养搭配也很健康。
千张蒸蟹
一道“千张蒸蟹”,将家烧江蟹方法改良,用千张卷铺底,使其味浸入蟹肉中,食之更鲜;泥蒜为本地海鲜原料,与老母鸡一起煲汤,泥蒜滑爽,鸡汤香醇,富有地方风味;“干煸南瓜”吃来特别香甜酥软,原来外面包裹了一层秘制海鲜料:虾米粉和瑶柱末。
“以本地海鲜为主,融合运用各种食材和烹饪技巧,体现了现代美食的特点。”中国烹饪大师周雄认为,葡萄园酒店的菜肴在传统瓯菜的基础上,加入了许多新元素,富有创意。
李大同的双炊糕
李观成介绍李大同双炊糕
瑞安有许多名小吃和糕点,有着百年历史的李大同双炊糕更是闻名遐迩。在温州市烹饪协会秘书长潘锦贤的带领下,我们特意去拜访了李大同第三代传人(老五房)李观成先生。
“双炊糕的特点是:细、软、韧、香、甜。”李老先生用手指掰着双炊糕,向我们介绍其工艺和历史。
捏一块双炊糕放在嘴里细嚼,口味香甜,糯米细腻软韧。别小看了,这小小的一块糕点,要经过十几道的工序才能完成呢。“其中一道工序,需要将糯米与铁砂一起炒制,这样做成的双炊糕才更香”,李老先生介绍说,之所以叫“白糖双炊糕”,是因为需要用糯米粉加白糖,经过两番炊制而成。
李大同茶食品店始创于清朝光绪十四年,创始人李瑞庆系清末浙南一带糕点名师。如今,经营有双炊糕、面茶糕、芙蓉糖、空心月、芝麻巧等茶食糕点,先后获得过中华老字号、中华名小吃、温州知名商标等荣称。第三代传人李观成先生发扬“大同精神”,在口味和包装上不断出新。多少年来,前来温州、瑞安探亲访友、观光旅游者,都纷纷到李大同选购糕点,分赠亲友。
玉海楼的书香味
瑞安的现代美食给予我们味觉上的享受,城内的玉海藏书楼则令人静下心来,慢慢回味古人对书的享受。
从葡萄园酒店出发,仅一街之隔,过玉海石桥,古树掩映下,浙江四大私人藏书楼之一——玉海楼便呈现在眼前。这是一处集藏书楼、民居和私家园林于一体的建筑群落,为清光绪十四年孙衣言和孙诒让父子所建。
穿台门,进天井,古朴的雕花瓦当与细腻的木制窗棂呼应。门台与前楼间有天井,楼与楼间亦有大井及东西回廊,形成封闭院落。西首为“百晋陶斋”,走过一条富有江南古韵的“丁字雨廊”,便见孙诒让故居。
孙衣言为晚清著名学者和古文辞家,有“晚清特立之儒”的美誉。其子孙诒让为晚清经学一代宗师、朴学大师。玉海藏书楼鼎盛时藏书高达8万卷,现藏书3万多册,尤以名家批校本、乡邦文献和珍善本闻名于世。
登书楼,脚踩在厚厚的木楼板上,注视着古人的书卷墨迹,令人仿佛要穿越时空去聆听那久远的过去……
“瑞安不仅充满现代繁忙的气息,更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行的温州大学教授唐留雄感叹,借“瓯菜探源”之行,去感受温州各地历史文化,何尝不是一道文化大餐的享受。
周雄说,瓯菜不仅仅是温州地区的美食体系,也是一种民间文化现象,它从另一层面反映了当地历史文化的变迁、发展痕迹。当你用心去感受了解这个城市时,当地的文化和美食都可能会让你流连忘返。
(2008.02.25《温州日报》/杨昭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