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联系电话:0577-88865061 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2009年上半年住宿与餐饮业市场分析
2009/09/02 00:00

 
    今年1-6月全国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8514亿元,增长18.1%,仍然保持了持续增长态势,但与上年同期比较增速放缓,增幅下降了6个百分点。受国际金融危机和甲型H1N1流感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我国住宿与餐饮业市场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酒店市场:入住率下滑  复苏信号出现
    一、上半年我国酒店市场概况
    ——入住率下滑
    2009年上半年我国酒店入住率持续下滑。前五个月酒店入住率下降18.4个百分点。其中,上海上半年部分五星级酒店的入住率还不到10%;北京50多家五星级酒店,真正盈利的也不过五六家。
    ——出租率下降
    据调查,截至去年底,我国的星级酒店平均出租率在60%到65%之间徘徊,表明1/3的产能过剩。今年一些地方的统计数据更不容乐观:根据北京市统计局的调查,今年前4个月,受金融危机与甲型流感双重影响,北京星级酒店的客房平均出租率为44.5%,同比下降10.1%。各星级酒店客房平均出租率均不足5成。统计数据表明,2009年一季度,全国星级酒店的平均出租率仅为62.5%,同比下降约5%。5月,深圳市宾馆酒店客房出租率51.41%、同比下降8.91;1至5月为54.17%、同比下降7.62%。
    ——平均房价下跌
    自去年以来,全国各大城市高档酒店的入住价格持续下跌,平均房价下降了100元,有些知名酒店经营企业纷纷破产。今年上半年延续了去年走低的趋势,且尚未见底。统计数据显示,前五个月全国酒店平均日房价下降22.2%%,导致每间可出租客房收入比2008年同期下降43.9%。其中,北京星级酒店的平均房价同比下降17.3%。以下是近期全国部分五星级酒店豪华间的入住价格: 
    北京世纪金源大饭店:门市价4000元,折扣价650元; 
    上海希尔顿酒店:门市价3910元,折扣价845元;
    广州白天鹅宾馆:门市价1692元,折扣价660元;
    面对“大跳水”的价格,各方人士分析认为,2009年可能是中国酒店业自本世纪以来经营最困难的一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以及全球流感大流行,中国酒店业正陷入投资泡沫破灭的泥沼。
    ——客房空置率偏高
    今年以来,从北京、上海到海南等省市,国内高档星级酒店客房空置率持续偏高。一些业界人士认为,高档酒店空置率高不能完全归罪于金融危机以及甲型H1N1流感的冲击,也是国内星级酒店特别是高星级酒店多年盲目扩张结果的直接显现,多种因素导致国内酒店业投资过热。
一面是可怜的酒店入住率,另一面却是轰轰烈烈的酒店投资扩张:监控数据显示,万达集团计划到2010年在中国投资建设20家以上的五星级酒店,投资规模达200亿元;很多城市声称要引进国际顶级品牌,大规模兴建豪华酒店。截至目前,我国在建或改建的五星级酒店高达1700余家。 
     ——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持续增长
    上半年全国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8514亿元,同比增长18.1%。其中,吉林省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91.92亿元,同比增长24.2% ;四川省住宿和餐饮业累计实现销售额514.89亿元,同比增长22.5%,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2个百分点;福建省住宿餐饮业同比增长20.0%;北京市餐饮业增长13.6%,住宿业增长3%。
    二、上半年我国酒店市场运行特点
  1、经济型酒店渐成为中国饭店市场的主体
    在住宿业中,经济型酒店拥有未来发展的最大空间。经济型酒店符合国际酒店业发展趋势,投资成本较低、经营灵活。经济型酒店在我国发展不过四五年的时间,上海的锦江之星、新亚之星、北京的中江之旅和广东引入的青年旅舍应该说是我国第一批经济型酒店,几年来已形成一定市场规模并显示出良好发展势头。国际酒店集团也纷纷看好我国的经济型酒店市场。中国住宿业渐从星级酒店为主体转向以经济型酒店发展的新时代。
  2、绿色饭店风靡中国饭店业
    绿色、环保、安全、健康是国际饭店业发展的新方向。倡导“安全、健康、环保”理念,坚持绿色管理、保护生态和合理使用资源,为顾客提供符合“节能、环保、安全、健康”要求的绿色客房和绿色餐饮是21世纪饭店业发展的新趋势。目前,全国符合行业标准的绿色饭店已达500多家。自从今年绿色饭店国家标准出台后,我国又掀起创建国家级绿色饭店的新高潮。
  3、延迟退房的酒店数量增加
    于今年6月1日启动的“延迟退房”活动,参与的酒店数量已经从此前的300多家增至500余家。其中,北京地区的酒店由此前的28家增至37家。浙江、广东两地酒店尤其多。一些原本没有酒店参加活动的城市,如乌鲁木齐、呼和浩特,也有酒店加入。“酒店延迟退房”取得较好的经济效果。业内人士分析,“延迟退房活动”可以明显增加客人对酒店的好感度,提升酒店的竞争力。随着更多酒店的加入,延迟退房的影响将进一步扩大,将给旅行者带来更多便利。
  4、规模化经营初见成效,企业的竞争力有所提高
    在我国住宿企业中,单体经营的企业占80%以上,一直以来,产业集中度低,缺乏规模经济效益。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和品牌经营进程逐步加快,规模化经营初见成效。集团化和品牌连锁作为规模化经营的主要模式,在扩大和稳定客源、提高顾客忠诚度、降低成本等方面有较大的优势。目前我国共有120余家饭店管理公司,管理着数千家饭店,其中排名前20位的集团公司中,内地企业占9家,在经营规模上已经达到了世界饭店集团300强的标准。
  5、国际化步伐逐步加大
    饭店业是我国开放最早的行业之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速,国际饭店管理集团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国际上排名前10位的跨国连锁饭店集团在我国已经全部挂牌。目前国际知名饭店品牌进入较多的有上海、北京、辽宁、江苏、广东等地。上海是我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16家国际知名饭店集团的27个品牌在上海已管理着36家饭店企业,已成为国际饭店业知名顶尖品牌最多的城市之一。随着国内客源消费层次和水平的提高,众多的国际酒店管理公司从管理高档饭店更注重向经济型饭店扩展,从沿海和大城市向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扩展。国际跨国酒店管理公司良好的业绩表现也将吸引更多的内地单体酒店与其合作,进而共同推进中国住宿业的国际化步伐。
    三、下半年我国酒店市场前景看好
    业内专家分析,尽管上半年我国饭店市场运行不畅、问题多多,但前景依然看好,理由如下:
  1、从中国的经济发展来看
    我国近30年来人均GDP提高15倍,从200美元发展到3000美元,已经进入消费升级的新时期。无论是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的金砖四国之说、还是中国、印度、中东的新丝绸之路之说,都少不了中国,中国的未来被所有人看好。中国的人口数量和消费质量的提高将伴随着经济发展助推中国旅游业不断发展。
    中国未来GDP8%~10%的年均增长有望带动酒店客房数量年增长12%,预计2010年中国酒店客房数量将达到5.52亿间。
  2、从中外比较来看
    2008年底我国住宿机构超过30万家(2006年为28.75万家),2008年底星级饭店共16528家,星级酒店的客房总数为200万间,2008年星级酒店平均出租率在60%到65%之间,2008年底在建酒店1700家。
欧洲酒店业居第一的德国为44,812家酒店;第二的英国为37,852家;第三的意大利为36,776家;第四的法国为27,914家酒店;美国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学院院长Michael D. Johnson2009年4月23日表示,中国星级酒店的客房总数预计5至7年内能够增长到500万间,中国的酒店市场有望在5至10年内超过美国。
  3、从以往酒店业低潮来看
    上海历史上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星级酒店客房出租率为57.04%;2003年受非典影响,星级酒店客房出租率为61.09%;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星级酒店客房出租率为55.44%。
    在21世纪开始的时候,酒店业人士一致认为中国酒店业已经供大于求,但是从2004年开始,中国酒店业又走出了连续5年的大发展。
   4、从今后的机会看
    一是外延发展的机会在新机场和高速公路边景点区;
    二是度假酒店看好,我国的观光旅游占40%、度假旅游占20%将会互相转化;
    三是会展是带动酒店业兴旺的动力之一,2008年南京酒店业从4月到11月的好势头就是会展所带来的;
    四是奖励旅游是今后最大的潜力,中国MICE市场正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目前国内企业奖励旅游大多集中在外资企业及保险、直销等特殊行业。如果政府规定奖励旅游进企业成本,同全球发达国家实行同样办法,这一块的增加量是极其大的。
    五是在中国广大地区的大多数地方,特别是许多景点区和新兴城市,酒店业是大有可为的。
  5、从洗牌后的机会看
    金融危机促使企业洗牌加速,市场机制和企业行为的作用将引导酒店业的健康发展,本土品牌将面临很好的发展机遇;金融危机使跨国管理品牌遭遇自由落体式的下降;酒店管理市场朝着于业主方有利的方向发展;租赁管理将在中国成为趋势。
  6、复苏的信号开始出现
    6月份北京市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比2008年同期增长8.8%(7月12日,北京市旅游局发布);二季度全国企业景气指数比一季度回升10.3点(7月9日,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6月份全国财政收入比去年同月增长19.6%(7月13日,国家财政部网站公布);上海地方财政收入6月创2008年下半年以来增幅最高值;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调高中国经济的今明两年的增长预测(7月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了更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IMF对中国经济的今明两年的最新增长预测分别为7.5%和8.5%,均较4月份的预测高出1个百分点。
  7、酒店业对宏观经济形势的相应反应都有半年左右的滞后期
    具体预言中国酒店业的走势和预言资本市场走势一样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认为酒店业对宏观经济形势的相应反应都有半年左右的滞后期,也就是在宏观经济形势好转后半年左右,酒店业才得以恢复。

    餐饮市场 销售持续增长 结构性差别显现
    一、区域性增长幅度差别显现。
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发达中心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明显,增幅回落明显,大都低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如北京上半年餐饮业零售额为227.1亿元,同比增长13.6%;上海371.8亿元,同比增长15.5%;广州291.5亿元,同比增长18.5%;杭州94亿元,同比增长14.7%;先51亿元,同比增长17.2%。中西部地区等内陆省份或二线城市餐饮业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大,依然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如内蒙古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同比增长21.5%;吉林省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91.92亿元,同比增长24.2%;四川省住宿和餐饮业销售额514.89亿元,同比增长22.5%;山西增长26.3%;云南省餐饮业增长速度最快,达到27.9%;
    二、二季度数据逐月回升,于整个经济回暖同步。大多数地方一季度特别是2、3月份销售增幅严重下滑,有的还出现了负增长。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一揽子政策措施的有力推动和保障下,国家各项扩大内需政策成效继续显现,经济运行呈现总体向好、企稳回升的态势,4月份零售总额为1323.2亿元,增长17.9%,5月份零售总额为1410.5亿元,增长17.2%;6月份零售总额为1397.4亿元,增长17.0%。服务也发张提速,增势趋强的领域有所扩大。餐饮行业主动抢抓举办各种展会、商务活动旅游客流增加良机,以及4、5月份婚庆高峰期,主动结合自身特色,推出了多种促销活动,带动餐饮市场持续活跃。
    三、大众化餐饮市场刚性需求突出,高档消费明显弱化。各地大众化龙头企业对市场的带动效果比较明显,如上海杏花楼、天津狗不理、重庆陶然居、杭州饮服集团、福州聚春园、昆明饮食集团等上半年营收同比分别增长了15.99%、34.94%、10%、5.83%、15.14%、10.05%。在企业自身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优质的服务环境和稳定的菜品质量对鼓励居民家庭在外就餐、推动市民餐饮消费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经济实惠餐饮最受消费者欢迎。餐饮市场面临经营、结构调整的新考验。在新的形势下,动则几千万、甚至上万元的高档餐饮宴席明显减少,代之而来的是普通公商务宴请、实惠型家庭聚餐、大众化日常消费等。以点心小吃、简餐和中西式快餐为主体的休闲餐饮的增幅仍然高于其他业态的增幅,说明大众餐饮消费仍是市场的消费主力。
    四、餐饮品牌化、集团化、连锁化发展态势良好,餐饮消费已步入品牌消费时代。与以往相比,消费者更加注重卫生、环境的需求,名牌餐饮企业、老字号企业、特色店得到消费者的更多认可与青睐,成为餐饮市场的亮点。以北京为例,著名的全聚德、便宜坊、东来顺、丰泽园、仿膳、砂锅居、烤肉季、烤肉宛、惠丰堂等老字号,在元旦、春节、“五一”等期间宴会包桌销售一空。其中,全聚德营业额同比增长14.5%;大董烤鸭店营业额同比增长20%;吉野家营业额同比增长20%;烤肉季营业额同比增长26%。一些连锁餐饮企业扩张步伐加快。小肥羊在北京、上海及深圳增加40家分店;全聚德继双榆树店落户中关村商圈外,又有3家直营店开张;吉野家今年上半年开店13家,计划下半年再开17家;庆丰包子铺上半年开新店10家;麦当劳上半年开店10家。青岛市良友、蓝海及八方一品、万和春等特色餐饮企业新发展连锁店34处,其中在外地发展连锁店22处。


(摘自《中国饭店业》09年第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