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联系电话:0577-88865061 2025年05月04日 星期日
品瓯菜 说瓯菜 ——提升温州瓯菜声誉大家谈(一)
2008/02/16 00:00

    夜晚,温州大大小小的酒楼餐馆灯红酒绿,天天爆满。温州人的爱吃,能吃,谁都承认,不是也有“食在温州”之说吗。在温州,五湖四海的名菜都能尝到。但是,吃来吃去,温州人情有独钟的,仍是以海鲜、清淡著称的瓯菜。
    “雁荡美酒茶山梅、江心寺后凤尾鱼”,记载了温州特产“子鲚”(凤尾鱼)的美丽传说。而流传于温州地区的许多戏曲、鼓词、小调也包含着温州当地的饮食习俗、小吃名称。敲鱼、鱼圆、胶冻、马蹄松、灯盏糕……这些民间小吃其实都与我们的瓯菜有关。但说起瓯菜,我们是既熟悉,又显得有点陌生。熟悉的是它几乎每天都在餐桌上与我们相遇,陌生的则是它的历史、现状。
   
瓯菜历史悠久
    温州古称东瓯,瓯菜以此来命名。温州与福建八闽毗邻,温州食俗也与闽、潮相近。民俗专家、温大教授邱国珍认为,温州乃至浙南地区应该属于闽台民俗文化圈。因此,温州与福建的口味相近,瓯菜亦有闽台偏重海鲜的风格。
    “瓯在海中”,温州除文成、泰顺县为内陆山区,其他县市区均临近或直接濒临海。先民们依山伴水而居,善于利用本地得天独厚的饮食资源。鱼、虾、蚌、鳗、蛇都是当时居民果腹的重要资源。那个时代,温州远离中原,交通和信息都极其不便,中原先进的烹调技术,对边远的温州不可能有多大影响,但又不能说一点影响都没有。瓯越先民们的这些饮食习俗历代传承、发展,逐浙自成体系。所以说,瓯菜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至于菜系的形成,是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中国烹任大师、金鼎美食培训学校校长周雄说。
    据记载,在清时温州菜初具雏形。20世纪初,封闭的国门逐渐打开,京广苏杭等地和海外先进的烹调技术也相随传入,温州菜博采各路菜肴精华,对粗糙、油腻的习俗加以调整变易,逐渐朝精细、清淡、典雅的品格演变。建国后,经历代厨师努力,于80年代完成了瓯菜的定型,奠定地方特色,跻身于全省菜系行列。90年代,温州瓯菜又取得了日新月异的成绩,名厨辈出。
外地难觅瓯菜
    改革开放后,越来越多温州人走南闯北,他们在全国,甚至在世界各地谋生发展。但是,瓯菜却没能随走南闯北的温州人走红。   
    曾有人尝试在上海、新疆等外地城市开温州菜馆,但瓯菜不是“改头换面”生存,就是败走麦城,在国内主要城市的餐饮市场难觅瓯菜。   
    “地方菜系由一地向外埠发展,大多因当地经济发展、对外联系增多而扬名。”温州大学唐留雄教授说,如徽菜的形成发展,与徽商经济密切相关;粤菜的流行,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改革开放后广东经济发展,在全国的影响不断扩大。而奇怪的是,瓯菜却始终“拥挤”于本地市场,未能像粤菜、徽商、杭帮菜那样走向全国。
瓯菜是“欧洲”菜肴?
    温州人在本地和其他城市开饭店酒楼,几乎都不打“瓯菜”招牌,也没有“瓯菜”品牌意识。难怪,有外地人面对“瓯菜”,乍一看还以为是“欧菜”,误解为是老外的洋餐馆。   
    曾在中国驻西萨摩亚大使馆、德国科隆和波恩的华人酒楼任大厨的烹饪大师叶国光告诉记者,温州人在海外经商、开酒楼异常活跃,在世界各地的华人餐馆中,温州人占了半壁江山。在温州的华侨群体中,温州菜依然颇受欢迎,现在一些青年人结婚酒宴,还会按照传统瓯菜烹饪烧制,但他们基本都不知道温州菜又叫瓯菜,更没有酒楼会特意打出瓯菜的招牌。
 

( 2007-11-12《 温州日报》/杨昭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