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联系电话:0577-88865061 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回味炒米花
2008/01/30 00:00

 

 

 

  

“打炮呗——”随着“嘣”的一声,烟雾腾起,香味也随之飘扬。

    旧时的温州城内常有打爆米花的小板车走街串巷,或停歇在巷口街角,孩子们围在一旁观看,一边踮着脚等待着那一声带烟的炮声响起。
  打炒米花的小贩待顾客送来的粳米或玉米积累到一定的分量,便开始点火生炉了,按排队顺序逐个打爆。
  小贩一边拉木锯一般将风箱拉得“呼哧”响,一边摇转着火炉上那只炮弹一样的纺锤形焖锅,那焖锅晃悠悠地转了个10来分钟后,小贩便站起身来,扳起焖锅,像炮似的呈45度朝向天空,嘴上喊,“打炮呗!”声音响传得也远,围观的孩子们乐得屁颠屁颠地四处躲开,捂住耳朵只等那一声炮响。刹那间,“嘣”地一声,烟雾腾起,香味也随之飘扬。
  吃炒米花是一种享受,看小贩打爆米花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故每每街角有打爆米花,小孩便要跑回家跟大人讨米,不多,一二升就够了。然后交给小贩加工,看着自家的米粒放入那焖锅里转着,等待着那米粒摇身一变,变出满满一大桶炒米花。那份心情就如同大人钓鱼与搓麻将一样,等的就是瞬间爆发的喜悦。
  炒米花又称爆米花,前者只是温州土话,两者比较,一个“爆”字比起一个“炒”字更来得贴切。但温州人称“炒米花”显然是要跟另一种爆米花作区别的,因为除了稻米,那一粒粒金黄色的玉米挤在焖锅里经过一番滚打,出来时倒还真像一朵朵花儿似的,既美观又可口,因而也更能胜任小孩们美食的任务。为与“炒米花”有所区别,这种由玉米打爆的于是被称作“炮爆”。对外地人来说,字语简单但不易解释,弄不好会联想到“爆破”。吃“炒米花”的成本比“炮爆”要低,因为凡江南人家,米缸里弄些米出来是不成问题的,倒是搞点玉米颇有难度,也因此“炮爆”的身价比“炒米花“略显高些。
  如今,在大众高举食品健康的旗帜下,这种曾流行于温州的“炒米花”已渐渐消失在超市包装食品的身后,当然也有不少念念不忘童年那份口感的主妇,买来专制“炒米花”焖锅自行制作,烟雾没有了,叫人捂耳朵的打炮声也没有了,糖精更是不能放了,所以,口感也就比不上早年了。

(2007.11.19《温州日报》)